要闻
-
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即将登陆韶关 德信竞技助力小城...
10月8日,2025丹霞杯扑克大赛将在广东省韶关市盛大开赛。这项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德信竞技等智力竞技品牌协办的赛事,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智力扑克高手和爱好者同场角逐,为这座以自然风光闻名的岭...
-
Telesin泰迅推出DJI OSMO 360全景相机专用延长杆 ...
大疆(DJI)最新发布的 OSMO 360全景相机以其强大的影像能力和便携性迅速成为内容创作者的宠儿。然而,想要充分发挥这款相机的潜力,合适的配件至关重要。Telesin泰迅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的可延长杆等兼容配件...
-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丨惠州中海环宇天地招商启动会...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2023年8月4日, 惠州中海广场丨环宇天地项目招商启动会暨首批品牌商户签约仪式盛大召开。 招商启动会正式开始前,惠州市商务局领导与部分品牌商户代表,就惠州商业市场情况及商业投资环境...
部分产品“强退” 银行理财转型踩油门
发布时间:2020/09/30 财经 浏览:374
前不久,某银行一只5年期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引发市场热议和投资者不满。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并不普遍。分析人士称,银行提前终止部分产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推动理财净值化转型,二是避免成本收益倒挂对利润产生冲击。
“强退”现象不普遍
普益标准发布的报告称,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于理财新规发布后终止。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确有存在,但不普遍。
一家国有大行支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有产品提前终止,原因比较复杂,不便透露。”
一位农商行高管称:“没听说有产品‘强退’。我行理财规模很小,仅逾12亿元,影响不大。”
“部分被‘强退’的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可能故意用过高收益率吸引客户。”另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分析,这种推广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自然会被“强退”。
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般产品不会提前终止。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包括:一是发生重大事故,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二是银行认为产品投资的某一标的未来存在风险,这是为客户考虑。”
推动银行理财整改
据普益标准统计,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较2018年大幅增加。
从银行类型看,近三年,股份制银行提前终止的产品数量最多,共计767只,占比57%;其次是国有银行,共有256只产品提前终止。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商行近三年提前终止的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分析,受到监管和收益的双重压力,银行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一方面,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另一方面,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默认“刚性兑付”规则,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成为银行的负债成本,如果市场环境不及预期,银行会面临风险管理的巨大敞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有动力行使在产品合同中保留的提前终止权,否则可能导致成本与收益倒挂。
一位国有大行高管表示,对于待整改的表外理财,重点在资产端的整改和化解。银行将结合后续监管政策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持仓的资产特性,拟采取发行理财子公司新产品承接、提前终止二级市场出售、部分回标等措施主动化解,妥善完成存量理财产品压降工作。
利于资管市场发展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否合规?北京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表示,虽然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投资者的收益会造成影响,但从合同约定看,因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法合规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多份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各家银行对提前终止风险均有提示,总体可概括为,银行方面有权根据市场、产品存量等情况提前终止产品。有投资者表示,原来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6%,现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为3%,“强退”后再购买新理财产品很不划算。
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于银行来说,需在短期内偿付大量本金,甚至面临部分客户的永久性流失。从长远看,虽然产品“强退”给买卖双方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一变化也将给资管市场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