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世界的香格里拉—2023年深圳文化旅游推介会今圆满举行
为加强香格里拉市与省外旅游行业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香格里拉旅游宣传,有效拓展香格里拉潜在客源市场,快速推动香格里拉文旅业健康发展。3月7日,由中共香格里拉市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格里拉市文...
-
门窗行业复刻定制家居高光时刻,森鹰窗业上市成起点?
据悉,9月26日,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鹰窗业)将举办上市敲钟仪式,正式登陆深交所。 森鹰窗业是目前沪深两市第一家细分行业为“C2032木门窗制造”的上市公司。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2011年定制家居...
-
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开业,一站式服务持续升级!
9月7日,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正式开业。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集车型展示、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车生态服务于一体,助力如祺车服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为广大网约车师傅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为产业链上下游...
部分产品“强退” 银行理财转型踩油门
发布时间:2020/09/30 财经 浏览:333
前不久,某银行一只5年期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引发市场热议和投资者不满。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并不普遍。分析人士称,银行提前终止部分产品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推动理财净值化转型,二是避免成本收益倒挂对利润产生冲击。
“强退”现象不普遍
普益标准发布的报告称,自2018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共有1432只产品提前终止,其中有1348只于理财新规发布后终止。
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确有存在,但不普遍。
一家国有大行支行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有产品提前终止,原因比较复杂,不便透露。”
一位农商行高管称:“没听说有产品‘强退’。我行理财规模很小,仅逾12亿元,影响不大。”
“部分被‘强退’的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可能故意用过高收益率吸引客户。”另一家国有大行理财经理分析,这种推广行为不符合相关规定,自然会被“强退”。
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般产品不会提前终止。提前终止的情况可能包括:一是发生重大事故,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二是银行认为产品投资的某一标的未来存在风险,这是为客户考虑。”
推动银行理财整改
据普益标准统计,2019年银行开始加速清退存量理财,涉及622只产品,较2018年大幅增加。
从银行类型看,近三年,股份制银行提前终止的产品数量最多,共计767只,占比57%;其次是国有银行,共有256只产品提前终止。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商行近三年提前终止的产品数量呈上升趋势。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分析,受到监管和收益的双重压力,银行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一方面,资管新规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另一方面,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默认“刚性兑付”规则,预期收益率实际上成为银行的负债成本,如果市场环境不及预期,银行会面临风险管理的巨大敞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有动力行使在产品合同中保留的提前终止权,否则可能导致成本与收益倒挂。
一位国有大行高管表示,对于待整改的表外理财,重点在资产端的整改和化解。银行将结合后续监管政策具体要求,综合考虑持仓的资产特性,拟采取发行理财子公司新产品承接、提前终止二级市场出售、部分回标等措施主动化解,妥善完成存量理财产品压降工作。
利于资管市场发展
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否合规?北京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桂林表示,虽然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投资者的收益会造成影响,但从合同约定看,因法律法规或政策变化,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是合法合规的。
中国证券报记者查询多份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发现,各家银行对提前终止风险均有提示,总体可概括为,银行方面有权根据市场、产品存量等情况提前终止产品。有投资者表示,原来购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有6%,现在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为3%,“强退”后再购买新理财产品很不划算。
明明研究团队认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对于银行来说,需在短期内偿付大量本金,甚至面临部分客户的永久性流失。从长远看,虽然产品“强退”给买卖双方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但这一变化也将给资管市场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