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世界的香格里拉—2023年深圳文化旅游推介会今圆满举行
为加强香格里拉市与省外旅游行业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香格里拉旅游宣传,有效拓展香格里拉潜在客源市场,快速推动香格里拉文旅业健康发展。3月7日,由中共香格里拉市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格里拉市文...
-
门窗行业复刻定制家居高光时刻,森鹰窗业上市成起点?
据悉,9月26日,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鹰窗业)将举办上市敲钟仪式,正式登陆深交所。 森鹰窗业是目前沪深两市第一家细分行业为“C2032木门窗制造”的上市公司。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2011年定制家居...
-
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开业,一站式服务持续升级!
9月7日,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正式开业。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集车型展示、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车生态服务于一体,助力如祺车服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为广大网约车师傅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为产业链上下游...
贵州贫困山区的循环农业:肉牛、蛐蟮与肥料
发布时间:2020/06/10 要闻 浏览:341
肉牛、蛐蟮、肥料……46岁的土家族村民郎兴英很难想象,这些在农村看似没有关联的东西,如今却紧密串在一个链条上,既解决农业污染问题,又产生成倍的经济效益。
郎兴英住在贵州省德江县煎茶镇川岩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习惯把蚯蚓称为蛐蟮。在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川岩村,过去家家户户养牛。牛与蛐蟮并没有联系,但牛粪是蛐蟮最爱的一种“食物”。
“以前在农村,路上到处是牛粪,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牛粪上有蛐蟮,后来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牛粪很适合拿来养蛐蟮。”郎兴英说。2013年,她看准了蛐蟮养殖市场,自费5万元,到湖南常德学习技术,然后引进种苗,在老家一心一意发展。
走进郎兴英经营的养殖基地,眼前是一垄一垄整齐排列的牛粪,她用手掀起一层牛粪后,蛐蟮四处窜动。郎兴英介绍,基地现在养了五亩蛐蟮,一般30天可以出售一茬。蛐蟮可用来做钓鱼的饵料,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2019年产值近30万元。
不仅如此,蛐蟮消化牛粪之后的排泄物,还可以搜集起来运送到果园、茶园,成为很好的有机肥。“今年,基地产出的这种有机肥已经卖了60吨,每吨可以卖到500元。”她说。
随着蛐蟮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粪供不应求。2016年,她下定决心养牛。在蛐蟮养殖基地不远处的养牛场,高大肥硕的肉牛正在吃草料。“养牛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牛粪,就地取材养殖蛐蟮,现在养了35头肉牛,本身也是一个产业。”郎兴英说。
如今,“肉牛—牛粪—蛐蟮—有机肥”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吸引了周边村寨养牛大户“加盟”,学习蛐蟮养殖技术,也带动了五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56岁的村民梁祖成一家两口人,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这几年,他帮助郎兴英割牛草、捡牛粪,比种地划算而且轻松,每天工资80元,家里的小孩也得到很好的照顾。
煎茶镇畜牧站站长鲁国权介绍,目前全镇有肉牛养殖场30多家,蛐蟮养殖基地六家。通过养殖蛐蟮,不仅解决了肉牛养殖场粪污的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各个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是山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有益探索。
2019年大专毕业的徐天磊,如今打算在老家德江农村创业。他认为,郎兴英现在发展的循环农业未来会有很大潜力。“生态农业是目前农业的一大趋势,也是我正在谋划的产业,从肉牛到牛粪,再到蛐蟮和有机肥,产业链延伸的背后是附加值的创造,也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徐天磊说,只要发展好循环农业,振兴后的乡村就必然会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位于德江县复兴镇的一家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从浙江温州前来发展肉牛产业。公司生产负责人张存良介绍,去年公司出栏肉牛4000余头,牛粪以35元/吨左右的价格卖到周边县市做肥料,今年打算借鉴郎兴英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前期规划养殖50亩蛐蟮。
上一篇: 第五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