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世界的香格里拉—2023年深圳文化旅游推介会今圆满举行
为加强香格里拉市与省外旅游行业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香格里拉旅游宣传,有效拓展香格里拉潜在客源市场,快速推动香格里拉文旅业健康发展。3月7日,由中共香格里拉市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格里拉市文...
-
门窗行业复刻定制家居高光时刻,森鹰窗业上市成起点?
据悉,9月26日,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鹰窗业)将举办上市敲钟仪式,正式登陆深交所。 森鹰窗业是目前沪深两市第一家细分行业为“C2032木门窗制造”的上市公司。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2011年定制家居...
-
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开业,一站式服务持续升级!
9月7日,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正式开业。如祺车服网约车租售中心集车型展示、销售、售后等全链条车生态服务于一体,助力如祺车服完善一站式服务能力,持续为广大网约车师傅提供高品质服务体验,为产业链上下游...
深圳1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发布时间:2021/11/06 科技 浏览:206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深圳市科创委获悉,由11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参与完成的13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通用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13个获奖项目中12个来自深圳企业,占深圳市获奖总数的92.3%。其中,华为连续14年获得国家科技奖,本年度有3个项目获奖。
深圳的13个获奖项目分别是技术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8项,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华为、中兴通讯、比亚迪3个深圳龙头企业牵头完成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圳的获奖项目覆盖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资源环境和高技术服务等6个高新技术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项目的获奖比例高达3个,占总获奖数比重23.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2018年深圳科技奖“市长奖”获得者郑海荣带领研究团队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从实现磁共振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国产化、提高成像速度等前沿技术方面出发,研制成功我国首型号3T磁共振设备并实现产业化,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全面掌握高场磁共振部件及整机制造的国家,为实现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华为参与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成果突破了传统视频编码和计算框架,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编解码技术体系,主导制定了我国超高清视频编码标准GB/T 33475.2—2016等AVS系列标准,被全球超高清联盟采纳为国际通用格式,在VVC/H.266等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了重要话语权,研制了自主的超高清实时编码器和解码芯片,形成了“技术标准—芯片终端—系统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深圳自2010年以来,连年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国家科技奖项达到148项,彰显深圳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链接
华为获奖项目已获百余项国际专利
记者从华为了解到,该公司牵头的“超大容量智能骨干路由器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2016年以来,该项目通过国内外权威机构的安全认证、设备入网许可证及可靠性认证,申请并获授权专利219项,国际专利119项。
该项目研究的骨干路由器应用于国家骨干网、城域网核心、数据中心出口及运营商互联互通节点,是国家互联网的核心节点,对可靠性和容量要求极高。
该项目在集群架构、整机背板、查找算法及400GE以太标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保障了我国在数据通信领域的核心设备的竞争力持续领先,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该项目之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周建同参与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缓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郑志彬参与的“物联网系统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华为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2019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1418.93亿元、1316.49亿元,分别占全年收入的15.9%、15.3%。近十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7200亿元。
比亚迪电动车关键技术再拿大奖
记者从比亚迪获悉,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牵头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比亚迪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继获得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2021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唯一特等奖之后所获的另一殊荣。
高端纯电动乘用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在电池系统、功率模块和充电技术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快速产业化。该项目关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充电便利性的协同提升,解决了当前电动汽车安全、续航、充电、动力等性能协同提升的难题,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
该项目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国芯”,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从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再到批量出口的跨越式进步。高安全动力电池搭载整车安全运行超300亿公里,自主IGBT芯片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由空白提升至18%,高效一体化驱动总成效率等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深圳先进院参与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记者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了解到,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先进院等单位历时十余年合作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深圳先进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深圳先进院郑海荣研究员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为第二完成单位。该项目是我国首型号3T人体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3T系统”)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该领域的国际垄断,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极少数独立掌握磁共振全部核心技术和整机制造的国家,改变了磁共振国际产业和技术格局。
该项目创建了“软硬件协同”的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体系,构建了影像数据“稀疏采集、快速扫描、精准重建”技术路径,攻克了系统核心部件和成像技术难关,获发明专利124项、授权美国专利11项,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表示,作为中国战略科技队伍的“国家队”,深圳先进院要担起责任,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目前系列国产高端磁共振产品已走进千余家医院,并实现对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的逆向输出,有效缓解了老百姓在使用高端影像设备上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截至今年9月,深圳先进院人员规模达4713人,其中员工2774人,学生1939人。截至今年4月,深圳先进院累计申请专利10951件,累计授权专利4470件。近年来深圳先进院专利申请数持续攀升,PCT国际专利申请在2020年达到567件,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一名。
下一篇: 我国虚拟现实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