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busines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论坛在京举行

要闻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丨惠州中海环宇天地招商启动会圆满启幕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丨惠州中海环宇天地招商启动会...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2023年8月4日, 惠州中海广场丨环宇天地项目招商启动会暨首批品牌商户签约仪式盛大...

财经

CPI涨幅回落,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CPI涨幅回落,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金融

全面实施T+0交易条件不具备 全面实施T+0交易条件不具备

记者4月12日从接近监管人士处获悉,T+0交易制度对投资者适当性等配套制度的要求较高,还需要时间准备。 ...

“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论坛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04/27 商业 浏览:261

  日前,由《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策划的“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大型专题活动第一期论坛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何明、副校长谢军,《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主编钟秉枢、期刊部主任付全等领导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助理、体育文化委员会主席、北京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奥林匹克文化研究分会会长、收藏家李祥受邀参会。

  图为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合影。

  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生导师崔乐泉,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张新,清华大学体育学在读博士毕金泽作了主报告。主报告之后,多名与会专家共同参与了由期刊部付全主任主持的“圆桌互动”。

  随后,李祥应邀在论坛上向与会专家、师生和论坛直播线上3.2万余人,分享了他收藏并带到现场的十余件体育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次论坛采用学术报告之间穿插文物故事讲述,这是国内学术论坛首次以这种方式呈现,实现了形式、内容方面的创新。

  “红色体育”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体育实践活动,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体育活动。“红色体育”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红色体育”的基因一直贯穿于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崔乐泉、张新、毕金泽在题为“中国体育崛起之源起、思想与轨迹”的主论坛分别作了《中国共产党体育实践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共产党的“红色体育”实践及其历史意义》的主题报告,李祥在每位主报告人陈述完毕后,讲述了他展示的体育文物的故事和自己的体育文物收藏经历。

  根据主报告内容,李祥讲述的藏品分别是:1904年中国第一部直接译自英文以《体育图说》命名的图书、1917年刊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的《新青年》杂志、1929年12月《闽西古田决议会议》手写记录、三十年代中英文版《 红星照耀中国》和《续西行漫记》、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朱德在揭幕式上讲话的老照片、1943年延安溜冰大会原版老照片、1945年延安体育运动大会铜珐琅纪念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种灯、2008年北京奥运会缶。

  图为1904年中国第一部直接译自英文,以“体育”命名的图书《体育图说》。 李祥收藏

  据悉,出版于清朝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由姚受庠翻译的美国罗克斯的原作《体育图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体育译著。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叫 “Physical Culture including Free Gymnastic and Dumb Bell Exercises。”从中也可以了解此书的主要内容,上卷主要介绍徒手操运动,下卷则是哑铃健身练习。这本书保存完好,版权页上明确标明为上海广学会刊印,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印数为二千本。上海广学会是1887年(光绪十三年)由英﹑美基督教传教士和外交人员﹑商人等在上海创立的出版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体育”一词由留学生引进到中国。1907年我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大通体育会” 。同年,清政府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在中国广泛运用起来。

  此外,李祥还鼓励现场与会学生以及线上参加论坛的青年学生,向104年前、年仅24岁的“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笔名)学习,参考《体育之研究》论文,撰写相关论文。针对国内体育文化版块长期受到忽视的现状,李祥呼吁青年学生要重视、开发、深耕这一领域,让体育文化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图为1917年刊有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论文的《新青年》杂志。李祥收藏

  据了解,出版于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其中刊登了毛泽东同志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百年岁月变迁,书的装帧已经开线,纸张早已泛黄甚至酥脆断裂,但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依然彪炳史册。时年24岁的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础。对于他今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新体育”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先导作用。

  李祥讲述的藏品中还有“1943年延安溜冰大会原版老照片”。

  图为1943年延安溜冰大会原版老照片。李祥收藏

  据了解,1937年,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后,除了带来了中国革命的未来,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延河流经延安城,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蹉跎岁月,有“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之称。延安时期,这条河夏天是天然的游泳场,冬天冰封之后,则成为宽阔的滑冰场。延安体育会的滑冰场便建在城北大砭沟口的延河上。延安时期,冬季的延河上,滑冰活动开展的异常活跃。延安《解放日报》有两次报道溜冰比赛,一次是1941年12月延安体育会筹备溜冰赛;一次是1943年2月延安溜冰比赛。1943年,延安各界为纪念“二七”大罢工20周年,在延安大学前的滑冰场举办了“延安溜冰大会”。此组照片上有“延安溜冰大会”字样,反映的是1943年延安时期,机关、学校及社会各界群众参加“延安溜冰大会”时的场景。

  据介绍,“建党百年历程之中国体育崛起”学术论坛一共3期,今年5月、6月将继续举办另外两期,届时收藏家李祥或将再次展示其收藏的其他体育文物。(作者:肖雷)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