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丨惠州中海环宇天地招商启动会...
自有逸致,悦聚环宇!2023年8月4日, 惠州中海广场丨环宇天地项目招商启动会暨首批品牌商户签约仪式盛大召开。 招商启动会正式开始前,惠州市商务局领导与部分品牌商户代表,就惠州商业市场情况及商业投资环境...
-
世界的香格里拉—2023年深圳文化旅游推介会今圆满举行
为加强香格里拉市与省外旅游行业的深入合作,进一步扩大香格里拉旅游宣传,有效拓展香格里拉潜在客源市场,快速推动香格里拉文旅业健康发展。3月7日,由中共香格里拉市委、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主办,香格里拉市文...
-
门窗行业复刻定制家居高光时刻,森鹰窗业上市成起点?
据悉,9月26日,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鹰窗业)将举办上市敲钟仪式,正式登陆深交所。 森鹰窗业是目前沪深两市第一家细分行业为“C2032木门窗制造”的上市公司。 这让笔者不禁想起2011年定制家居...
“特”“优”农业撑起山西农民小康梦
发布时间:2020/08/01 要闻 浏览:322
入伏不久,山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晋中市太谷区西曲河村的薛永明夫妇,却更加忙碌了。
“棚里的西红柿正是采摘的时候,可不敢耽误。”薛永明管理着两个西红柿大棚,这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西红柿,在市场上按串卖,金贵得很,平均每个拇指大小的西红柿能卖到1块钱。
地处晋中盆地的太谷区,自然条件优越,多年来以农业发展较快闻名。
近年来,山西立足“特”“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位推进“优化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骨干企业;建项目、建基地、建品牌;提升产品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产业集群综合效益”的“三优三建两提升”工程,与有机旱作农业、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南果中粮北肉”出口平台建设等结合起来,立足各地实际,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着力打造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太谷这个农业县区是山西发展“特”“优”农业的缩影。2016年以来,山西以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对太谷农业进行布局,在此建设“山西农谷”,并将其作为“农业硅谷”来打造。太谷区通过发展设施蔬菜、苗木花卉、干鲜果、规模养殖等现代农业,撑起了农民的小康梦,2019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薛永明所在的西曲河村,地处丘陵和山区交汇处,村里的170多亩荒地、350多亩荒山,曾撂荒多年。如何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获得收入,一度是该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
西曲河村党支部书记薛荣生说,20多年前,当地的村干部们大胆构思,学习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将温室“移”上荒山,建成了全国首创的旱垣温室。2018年,村里将5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建起水肥一体化的现代旱垣温室园区,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每年村集体收入5.1万元、合作社收入4.9万元,还吸纳24户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018年脱贫的薛永明就是其中之一。他种了十来年大棚,但每年的收入并不高。“过去在村里种自己的大棚,刨去投资,一年收入一万元,现在承包了两个企业大棚的管理工作,除了劳务工资,每收获一斤西红柿还有一块多钱的提成,每年纯收入5万多元。”
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的村民范红海以前靠种地维持生计,如今从农户变成太谷美园农林合作社的技术主管,每天除了与园区的村民打交道,还经常与农业大学的教授、林业学校的学生交流育苗技术。
小白乡党委书记王艳介绍说,近年来,乡里建成万亩苗木推广园区,发展苗木产业,同时拓展设施红枣、四季葡萄等产业,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2019年,白燕村村民人均收入2.2万元。
位于太行山区的长治市平顺县,山高林密,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在平顺县青羊镇车厢沟绿色有机中药材封闭示范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共享模式,建设了多品种试验基地、育苗基地。基地内试验选育中药材品种73个,推广品种32个,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同成功研发推广党参专用生物肥料,推广“黑小豆套种柴胡、黄芩”种植模式、覆膜打孔培育党参种苗等技术,建立了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程,促进了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提升。
这个规划面积5000亩、目前已种植3200亩的有机中药材封闭示范区,覆盖了青羊镇王庄、路家口、南北头等8个行政村的1643户、4754口人,受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700多人。
晋北雁门关外的朔州市右玉县,70多年坚持不懈造林绿化,为发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提供了优良生态环境。
右玉县图远实业公司的主打产品冻干德国小香葱就受益于此。因符合国际各项食品安全标准,这种产品年平均外贸出口额700多万美元,且不断增长,今年前半年的销售订单就已达到去年全年订单总量。
图远实业公司董事长刘军说,通过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和“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体系,他们建了50亩温室大棚,建设了3500亩高标准小香葱种植基地,带动2000余农户增加收入1400多万元,户年均增收7000元。
药茶、小杂粮、干鲜果、中药材……一个个又“特”又“优”的农产品,成为山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铁杆庄稼”,让这块贫瘠的黄土地充满了生机。
上一篇: “万里黄河第一隧”已掘进至黄河主河槽
下一篇: 变“一锤子买卖”为“一辈子保障”